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湖南学习考察报告

发表时间:2019/6/5 14:56:49

山东省盐业协会33个会员单位

赴湖南长沙考察学习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刘家义书记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山东省盐业协会“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动能转换、重振鲁盐雄风”活动安排,2019年5月15日至19日,省盐业协会理事长翟凤银带队,由33个会员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组成考察组赴湖南盐业、长沙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参加了多场交流座谈会。考察组安排专门时间,进行了两次专题讨论交流。大家普遍感到,这次考察学习,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动能转换的紧迫感,对重振山东盐业雄风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及经验

(一)湖南盐业基本情况及经验

1、基本情况。

(1)湖南省轻盐集团。现拥有27家全资、控股公司及科研设计院所,是以盐及食品、投资金融、医疗健康为主业的省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一贯秉承“融化自我,造福社会”的企业精神,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进转型升级为方向,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18年营业收入达51亿元。

(2)湖南盐业股份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由轻盐集团联合轻盐创投、湘江投资、贵州盐业、江苏盐业、广西盐业、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湖南财信等战略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是全国盐行业第一家产销一体、跨省联合的现代股份制企业。2018年3月26日,湖南盐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中国盐改第一股”。湖南盐业拥有湘衡盐化、湘澧盐化、九二盐化、雪天技术、湘渝盐化公司(委托股份管理)五家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雪天”牌食盐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中国调味品行业“盐业之星”。

2018年,湖南盐业实现营业收入23.03亿元,同比增长4.49%;实现利润总额2.18亿元,同比增长8.28%;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0.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减少6.28%。各类盐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96.04万吨和395.1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89%和8.09%。

2、经验做法。

(1)加快转型,延伸产业链。在做好食盐板块经营的同时,湖南盐业的氯碱产品开始发力,盐的下游产业链延伸取得了突破,呈现全产业发展态势。2018年6月,江西九二盐业完成了2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扩产项目的建设投产,现已形成8万吨/年的离子膜烧碱产能,产品畅销。为进一步提高烧碱产品竞争力,江西九二盐业拟投资2.8亿元,建设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二期工程;投资2.49亿元建设18万吨/年双氧水生产线,此举可消化离子膜烧碱二期项目的副产品5600万标准立方米氢气,实现协同效益,提升盈利能力。此外,湘渝盐化具有70万吨纯碱、70万吨氯化铵的年产能。待条件成熟纳入上市公司后,有望进一步提升湖南盐业在氯碱市场的影响力及占有率。随着战略的全面实施,湖南盐业有望由单一井矿盐集团发展成为覆盖井矿盐、海盐、湖盐的全品类集团,由单纯的盐产品企业向延伸产业链而形成的产业集群转变。

(2)资产证券化A股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助推盐业发展。2009年,湖南盐业(湖南轻工盐业集团)为应对改革,提前谋划,成立证券部,明确“股份改造A股上市”目标,举集团之力加以推进。2011年12月16日成立的湖南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盐行业内第一家跨省联合、产销一体的现代股份制企业,为行业产销联合重组树立了典范和标杆。从国有独资到股权多元,湖南盐业走出了改制上市的关键第一步。开局顺利,但之后的湖南盐业IPO之路可谓艰辛曲折。其间,先后换了三家券商,两家会计师事务所。2017年8月平安证券接任IPO主办券商,上市进程终于驶入快车道。于2018年3月26日登陆上交所,成为全国盐业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盐改第一股”。成功募集资金4.8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并将其主要用于食用盐、制盐系统提质改造项目。作为盐改新政实施后第一家、到目前为止也是惟一一家上市的盐企,湖南盐业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股价累计最高涨幅达到561%,市值一度突破225亿元。A股成功上市,为湖南盐业打开了一扇门。

(3)牵手医疗产业,开创医养融合新径。2018年5月10日,华人照护与湖南轻盐新阳光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就筹建运营医养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双方的精诚合作,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和业务特点,有助于湖南轻工盐业集团实现传统工业向大健康产业全面转型,也有利于巩固双方良好势头,推动双方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作为湘雅五医院的第一大股东,湖南轻工盐业集团除重资打造湘雅五大型综合医院外,还以湘雅五医院为核心力争构建覆盖全省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并致力于在省内重点地区布局社区医养机构网点。华人照护作为一家在医养领域耕耘多年、拥有专业管理团队和丰富运营管理经验的社区康养服务运营商,此次成为指定运营合作方,双方将在项目筹建、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有力解决了老年人就医难、就医远、康复难等问题,受到广大老年人的青睐,更好地为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保驾护航”。

(二)长沙中联重科基本情况及经验

1、基本情况。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大类别、55个产品系列,80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在国内形成了13大园区,在海外8个国家拥有生产基地。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有分子公司,以及营销、科研机构,为全球6大洲80多个国家的客户创造价值,拥有覆盖全球的完备销售网络和强大服务体系。二十多年的时间,中联重科从最初的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的国有企业,到如今总资产超过800亿元,股权结构中既包括国有资本,又有境外法人、战略投资者,还包括员工持股等多样化的机械制造行业领头羊。中联重科的迅猛发展,证实了混合所有制为国有企业带来的强大生命力,也为其他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改革参考样本。

2、经验做法。

(1)技术创新。中联重科的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拥有50余年的技术积淀,是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源地。坚持“高端导入、重点突破、全面赶超”科技创新战略,通过高端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攻克工程机械行业世界性科研难题,推出许多世界级产品,持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被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获得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公司研发投入占年营业收入5%以上,年均产生约300项新技术、新产品,对公司营业收入的年贡献率超过50%。

(2)文化创新。中联重科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至诚无息,博厚悠远”,“诚”是中联重科的事业原点和价值坐标。在核心理念统领下,形成了“一元、二维、三公、四德、五心、六勤、七能、八品”的文化体系。在国际化进程中,中联重科对“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文化内涵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丰富。在海外资源整合过程中,中联重科以“包容、共享、责任”的理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欢迎。“信任管理”与“敬业精神”是对中联价值观进一步深入地挖掘和发展。

(3)自主创新。拥有五位一体的高端创新体系: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城市公共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中联重科年研发投入超过年销售收入的5%,新产品对销售收入的贡献率超过60%。

(4)体制创新。作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中联重科不断推进改革,形成了科研支持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体制机制,成为国有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作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上市公司,中联重科通过重组并购,参与到传统国企的改革、改组、改造之中,在老企业植入新机制、新技术,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中联重科开创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合海外资源的先河;利用资本杠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资产,实现快速扩张,并构建全球化制造、销售、服务网络。截止目前,中联重科9次国内外并购,均取得卓越成效。其中,2008年并购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使公司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国际化的先行者和领导者,该宗并购整合也作为经典案例进入哈佛大学课堂。

(三)湖南三一重工基本情况及经验

1、基本情况。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创建于1994年,是以工程机械为主体的装备制造民营企业,通过打破国人传统的“技术恐惧症”、坚持自主创新迅速崛起。主导产品为混凝土机械、筑路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港口机械、风电设备等全系列产品。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全球新领导者正式诞生。业务和产业基地遍布全球,在国内北京、长沙、上海、昆山、乌鲁木齐等地建有产业园,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建有海外研发和制造基地。目前已经发展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凭借技术创新实力,四次荣获国家科技大奖,成为建国以来工程机械行业获得的国家级最高荣誉。三一重工秉持“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宗旨,打造了业内知名的“三一”品牌。以“品质改变世界”为使命,凭借自主创新,致力于为中华民族贡献一个世界级品牌。

2、经验做法。

(1)注重技术创新。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三一重工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实验室和多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一重工确立了“企业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理念。

(2)注重新技术应用。三一重工的技术创新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在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享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研制的66米泵车、72米泵车、86米泵车三次刷新长臂架泵车世界纪录,并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亚洲首台1000吨级全路面起重机,全球最大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中国首台混合动力挖掘机、全球首款移动成套设备A8砂浆大师等,不断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一流。通过技术创新,在工程机械产品方面拥有240多项专利,尤其是在液压系统、管道清理和机电智能技术一体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通过技术创新,三一设备广泛参建全球重点工程,包括迪拜塔、北京奥运场馆、伦敦奥运场馆、巴西世界杯场馆、上海中心、香港环球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的施工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建成全球客户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分布全球设备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诊断处理和企业生产管理等。打造工业物联网平台,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对数千公里外的挖掘机进行精准定位,并实时监控机器的运行状况。通过技术创新,构建“终端+云端”工业大数据平台,积极探索大数据在提升工业效率上的应用,建设设备远程管控数字化工厂,开启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

总之,湖南盐业从一个半封闭、半垄断的行业主动走进公众视野,以稳中向好的经营状况、持续扩张的市场及产业链布局、全渠道的品牌渗透,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为盐业体制改革和盐企改革树立了实践范本。中联重科为国营和三一重工为民营恰是因为企业背景的不同,催生了两家企业的发展道路不同。中联重科通过并购实现了核裂变式发展;三一重工则通过内生式发展,逐步扩大产品领域。

二、考察学习的收获及启示

(一)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发展的责任感。

通过湖南学习考察,尤其是学习考察了盐行业之外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大型企业集团,让我们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开阔了眼界。使大家切身感受到,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我们过去看到的只是传统的盐业,现在我们确实是落后了,增强了改革发展的责任感。目前山东盐业正处在盐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认真学习借鉴湖南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各自的实际,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用于担当,以更大的作为,更大的力度推进山东盐业改革尽快落实到位。

(二)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

1、在体制改革进程上存在较大差距。早在2009年,当别的盐企还在传统专营体制下按部就班时,湖南盐业(湖南轻工盐业集团)为提前谋划应对可能到来的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抢先跻身资本市场,率先成立证券部,明确“股份改造A股上市”目标,举集团之力加以推进,实现了快人一步,未雨绸缪。

反观山东,2017年11月16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食盐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之后,各地市等待观望,进展迟缓,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市县没有落实到位,直接影响了盐业生产经营有序发展。

2、在转型发展思路上存在一定差距。从总体上讲,山东盐业受多年来食盐专营影响,很多人的思想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模式,步入市场化经济后,拓宽市场的能力不足、思路不开阔、观念难转变,找不到向新产业转型的方向目标。相比湖南盐业,早在盐改新政出台前,就制定了“领跑战略”,提出了“盐业新时代”概念,把发展目标确定为做盐行业改革的领跑者、整合者,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者、示范者,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食盐生产者、供应商,致力于打造现代化、产融结合的新国企。尤其是盐改两年多来,湖南盐业充分利用盐改政策,不断进行全新的产品营销布局,延伸产业链,布局全国市场,聚焦打造“雪天”食用盐成为食用盐行业领导品牌。相比山东盐业,多年来虽加大投入致力打造“鲁晶”品牌,但不能一统全省,所属企业自主子品牌可谓百花齐放,如“雪玉春”、“白浪”、“鲁祥”、“东岳”、“巨峰”、“晶益”等,销往省外的食盐基本以自主品牌为主。尤其是在当前资产重组食盐资产划转鲁银投资、“鲁晶”品牌的使用权收取费用后,对主品牌的培育和投入会逐步消减,主导品牌的影响力、美誉度会逐步走低,趋势目前已经表现突出,与湖南盐业及其它外省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3、在抱团发展、凝聚合力上存在不小差距。目前的山东盐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各自为战日趋严重,省内价格比拼、自相残杀成为常态,尤其是多数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划转鲁银投资后,统一的组织管理更为薄弱;食盐批发企业各地改革进程不一致,多数人心惶惶求自保,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以工业盐为主的海盐、矿盐生产企业,多年来已自成规模、唯我独大,省内价格协商、联盟协同、抱团发展的意识不足,沟通机制空白。与一体发展、已经上市的湖南盐业对比,差距更大。

(三)明确了方向,增强了发展信心。

1、走好科技创新之路,在实施“三品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大功夫。科技是企业强盛之基,创新是企业进步之魂。盐业企业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标先进企业,对生产设施、生产流程、生产技术进行科技改造,对销售体系进行再造,做好市场细分,实施差异化竞争。从盐产品的品质、品种、品牌下功夫,推进智能制造,开展绿色化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提高产品竞争力。开发多用途盐产品,创新下游产业链,逐步实现规模效应,从而实现由目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变为高层次的产品、质量、品牌、技术和服务竞争。

2、走稳合作共赢之路,在加强合作,抱团取暖,重建山东食盐销售体系上下足功夫。湖南三个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兼并重组之路。鉴于目前山东食盐销售乱打价格战的情况,大家认为,必须着力加强渠道合作,整合省内销售市场,统一生产企业销售价格。以生产企业为基础,采取多种合作方式,积极构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建立有序的竞争合作关系,共同维护盐业市场经营秩序。求同存异、合作共生,寻求各家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融合发展,共同构建山东盐业的命运共同体,推动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此,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关于重建山东食盐销售体系,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试行意见》(讨论稿),拟在适当时机充分征求各会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试行。

3、走实转型发展之路,在创新行业改革发展模式上下强功夫。要坚持发展盐、做大盐、跳出盐、超越盐的思路,大胆创新,鼓励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兼并重组,允许各类财务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向优势企业增加资本投入,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或公开上市等方式融资,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引领行业发展。要坚守行业自律,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不搞恶意的价格白刃战、恶性循环的市场竞争,不哄抬价格,让市场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合理调整盐产品价格,理性地追求最大化的合理利润。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加大科技研发和投入,在引进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项目上下功夫,引领山东盐业向高科技进军,力争有一个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