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碘缺乏病与食盐加碘】之三

发表时间:2024/5/7 9:56:07

 

7.自然环境中碘的分布情况如何?

      碘在大部分土壤、岩石和水中的含量都很低。导致自然环境缺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大约在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川融化,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而由裸露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十分之一,这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环境碘缺乏,这是自然环境碘缺乏最主要的原因。二是洪水泛滥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三是由于植被破坏,地表土壤被风、沙、雨水、河流带走,致使土壤表面裸露,造成碘被淋滤并大量丢失,这种现象在山区更为明显。

8.中国的水碘分布情况如何?

      2017-2018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此次全国调查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乡)为单位。其中,对本次或既往调查发现水碘含量(即水碘中位数)大于10.0微克/升的乡,以村为单位开展调查。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碘含量较低,全国所有省份及兵团水碘含量均在40.0微克/升以下,全国95.8%的县水碘含量在40.0微克/升以下(其中85.1%的县水碘含量在10.0微克/升以下)。全国乡级水碘含量为3.4微克/升,全国94.5%的乡水碘含量在40.0微克/升以下(其中83.6%的乡水碘含量在10.0微克/升以下),2.9%的乡水碘含量在40.0~100.0微克/升之间,2.6%的乡水碘含量在100微克/升以上。因此,我国应继续坚持普遍食盐加碘策略,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原则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9.为什么要实行普遍食盐加碘?

      我国外环境缺碘,曾是碘缺乏病流行较广泛和严重的国家之一。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在中重度碘缺乏病区实施食盐加碘的防治策略。1991年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1994年国务院发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5年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措施,仅用了5年时间,200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至今我国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2020年全国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评估结果显示,全国100%的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实践证明,普遍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危害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10.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人群也需要补碘吗?

      无论城市或者农村地区人群,都可能受到碘缺乏危害影响。1994年,在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济南、郑州、合肥、福州、西安、武汉十大城市开展的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等5个城市儿童尿碘中位数低于100微克/升,最低仅为57.0微克/升,属于碘营养不良;济南等7个城市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在5%以上,最高达26.4%。调查表明,营养和生活水平相对较好的大城市同样存在人群碘缺乏问题。
2009年,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4省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表明,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在沿海地区居民中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84.2%来自碘盐,来自于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其中海带、紫菜和海鱼共占2.1%),来自于饮用水的碘占2.7%。如果食用未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将会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很大,因此,沿海地区也需要普及碘盐,以保证居民碘摄入,降低碘缺乏的风险。